標簽:
日本老年人超高齡社會人生百年醫療費上調疫情 |
分類: 日本天天“蔣” |
——日本天天“蔣”
【2020年12月14日(星期一)篇】
2020年歲末的12月10日,對于日本許多老年人來說,可能是“寒冷的一天”。這一點,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幾經沖突與協調,最后終于達成兩黨協議:今后對超過75歲的老年人,個人年收入超過200萬日元(約合13萬人民幣)的,在醫院等付費時,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由現有的10%提高到20%。據悉,這個舉措將在2022年下半年度正式推出。
在日本現行的醫療費支付制度中,超過75歲的老年人,個人年收入在383萬日元以上(約合24萬人民幣)的需承擔醫療費用的30%,其余的均承擔10%;70~74歲的老年人,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是20%;70歲以下,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一律是30%。
從目前來看,在日本超過75歲且個人年收入在200萬日元以上的老年人約占人口的23%,大約有370萬人。伴隨著戰后“嬰兒潮”一代進入“高齡化”,預計從2022年開始,日本老年人醫療費用會急劇增加。顯然,日本政府與年輕一代納稅者的負擔都會加重。
現在,日本政府希望通過“上調”,也就是讓年收入超過一定水平的老年人增加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方法,來減輕國家將要難以承受的負擔,可以看作是日本為公共醫療制度的持續構建邁出了重要一步。這個舉措如果能夠順利實現,也將使得工作中的一代每年可減少880億日元的負擔。
但是,日本政府這個上調政策能否順利實行,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的。
第一,日本老年人看病會越來越難。在日本經濟高速騰飛的上個世紀70年代,對于老年人實行的是免費醫療。1973年,時任首相田中角榮主持內閣通過對高齡者免費治療方案,導致很多老年人即使沒病也要去醫院,如同上“美發沙龍”一般,醫療資源出現極大浪費。1983年,日本政府進行調整,實施醫療費定額收費標準。2001年,日本政府再次將個人醫療費用支付標準定在10%。
這次的“上調”,對老年人的影響也不可小覷。首先,他們在情緒上會有強烈的反彈。其次,他們將會漸漸的遠離醫院。再次,日本政府推動的“人生百年”目標,也會受到影響。
第二,按年齡劃分醫療支付標準脫離“國際化”。像日本這種按不同年齡劃分支付標準的制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。與日本有著相同社會保險體制的德國和法國,個人醫療費負擔部分,不管年齡高低一律按30%收取。
社會保障的主要財政來源于消費稅,日本政府雖在2019年10月將消費稅提高到10%,但并未消除不同年齡層在醫療支付標準中明顯的差異。
預計到2050年,日本會進入“4人中有1人年齡超過75歲的超高齡社會”,這種按照年齡來劃分醫療費支付標準的制度是不合時宜的,是需要改革的。不管是高齡群體也好、工薪族也好、經濟富裕群體也好、應實行一律要求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的30%,其中對于超富裕群體不管年齡高低應征收更多。僅對于低收入貧困群體征收10%或20%。
第三,影響日本醫療支付的信譽。日本的醫療費支付體系中設有“高額療養費制度”,即在產生高額醫療費的情況下,個人支付醫療費設有10%的上限,剩余超過的部份費用全部由政府負擔。 這既是政府的一種承諾,也是國家的一種福利,同時是勞動者為實現夢想做出的付出。現在,老年人負擔醫療費用上調了,“高額療養費制度”中的10%是否會增加至20%,令人擔心,也將損害日本國家的信譽。(本文作者系日本高崎經濟大學講師 王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