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簽:
父母學堂家庭教育親子教育情感雜談 |
分類: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 |
前兩天我的好朋友小薇和我哭訴,孩子爸爸動不動就教訓孩子,尤其涉及到孩子的學習問題,爸爸特容易著急。
有一次爸爸把孩子的生字本摔到地上,沖孩子吼:“你看看你寫成什么字,歪歪扭扭不像話,爸爸不要求你寫的多好看,認真一點,橫平豎直就行了,你怎么就做不到呢?”孩子嚇得哇哇大哭。
小薇說她知道爸爸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好,但是自己一干涉,爸爸會更生氣,倆人當著孩子的面就吵起來,整個家里一團糟。

小薇的困境可能是大多數家庭都有會遇到的問題。
爸爸教訓孩子,媽媽究竟應不應該插手,怎么插手呢?
1

首先,只要爸爸的“兇”沒有太過分,媽媽盡量不要插手。
這并不是說爸爸的“兇”是對的,而是爸爸有權利用自己的教養方法。
媽媽要肯定的一點是:無論爸爸有多兇,他的出發點都是好的,爸爸是愛著孩子的,否則別人家的孩子寫不好字,爸爸是不會發脾氣的。
特別是當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,然后被爸爸“兇”,孩子是能夠接受的。
如果這個時候媽媽直接阻止爸爸,或者批評爸爸做的不對,孩子反而會產生懷疑,是不是自己沒有錯,爸爸批評錯了,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長。
當父母的教育態度不一致,孩子會學會鉆空子,夾縫中生存,這個時候孩子真的是誰的話也不聽。
2

其次,媽媽應該更關注孩子當下的感受,接納孩子的情緒,鼓勵孩子表達想法。
孩子被爸爸教訓了一頓,媽媽的關注點不應該是揪著爸爸有沒有做錯,去跟爸爸吵,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的感受,教孩子如何學習應對。
媽媽可以擁抱一下孩子,問:“寶貝,爸爸剛才說話的態度很嚴厲,告訴媽媽,你什么感受?”
還可以說:“寶貝,你同意爸爸剛才說的話么?如果不同意,你打算怎么做?”
或者說:“寶貝,如果你覺得自己做錯了,爸爸兇你,你可以怎么做?可不可以告訴爸爸:‘我知道錯了,不過爸爸你下次能不能不對我這么兇,我會害怕’。”
讓孩子學會應對爸爸的教訓,也是一種很好的成長,可以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力。
3

最后,媽媽可以單獨和爸爸聊一聊,探討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犯的錯誤。
這樣爸爸能體會到媽媽的尊重,也能更好地接納媽媽的建議,還能促進和諧的家庭關系。何樂而不為呢?

切記,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,一切破壞家庭關系的行為都要不得,不管你的出發點有多好,孩子只相信自己看到的。
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統一戰線,最好的教育是沒有“雙標”。